晶圆代工厂放大招 部分IC设计公司被要求签订保价保量长期协议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晶圆代工成熟制程供应吃紧,业界传出,继台积电日前调升报价二成之后,联电、世界、力积电等业者近期延续既定的涨价策略之余再出新招,要求部分IC设计客户签订“保价保量”合约,以今年第四季度最新调升后的价格为基准,合约期限平均二年、最长三年,并将于明年起生效。
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晶圆代工成熟制程供应吃紧,业界传出,继台积电日前调升报价二成之后,联电、世界、力积电等业者近期延续既定的涨价策略之余再出新招,要求部分IC设计客户签订“保价保量”合约,以今年第四季度最新调升后的价格为基准,合约期限平均二年、最长三年,并将于明年起生效。
晶圆代工厂此时要求客户签订「保价保量」合约,合约期间刚好跨过 2023 年,主要是希望通过「锁住价格」来确保一旦市况转弱,仍能确保获利维持至少与今年下半年相当的水准,借此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相关传闻,联电昨日指出,确实有时会与供应商或客户签订类似合约,但无法揭露相关合约占营收比重。世界、力积电则不对此置评。
IC设计公司透露,所谓“保价保量”合约,指晶圆代工厂要求客户在合约期限内,在双方约定的价格如实履约投下约定的晶圆数量,即无论市况如何变化,价格、下单量都按照合约走。
芯片厂商除了要面临签或者不签两难的处境,还要考虑涨还是不涨的问题。晶圆代工成本还在持续上扬,但到底接下来芯片还能不能涨、或足额调升报价弥补晶圆代工涨价的成本压力,芯片厂商坦言目前没有把握。究竟是芯片缺货涨价的好日子长,还是市况反转后跌价的日子长,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