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攀攀

中国中小型汽车电子制造商正受到全球汽车行业动荡的沉重打击。由于芯片短缺,他们推迟了产品交付,导致违约损失,而汽车级MCU等短缺材料的价格飙升,使他们遭受的损失更大。

2020年中期,由于全球疫情得到控制,MCU和其他汽车半导体的生产和交付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反弹。到目前为止,来自国际供应商的汽车MCU仍然缺货。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舒玉亭去年12月表示,“我们很清楚,芯片供应短缺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企业的整体成本仍然很高。”

广州一家汽车电子制造商的经理表示:“2021,由于芯片短缺,来自国际供应商的MCU价格至少上涨了10倍,我们损失了数千万元人民币。”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普遍认为,芯片短缺要到2023年才会缓解。AMD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副总裁马克·皮马斯特(Mark Papermaster)认为,硅行业可能最终在2023年达到供需平衡。Media Tek副董事长蔡立兴也表示,2022年芯片供应仍然短缺。

汽车MCU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占MCU总销售额的40%左右。然而,在过去几年里,它的供应和需求一直不平衡。

IC Insights的McClean报告预计,在2021经济复苏期间,汽车MCU销售额将激增23%,达到7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22年为14%,2023年为16%。

自然灾害,包括大流行和市场竞争力模式,导致中国市场供应受阻。去年2月历史性的北极寒潮期间,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大规模停电,导致工厂停产,日本的一些工厂也受到火灾的严重破坏。

对中国市场来说更糟糕的是,2019年全球十大MCU制造商中没有中国大陆公司。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NXP、微芯片技术(Microchip Technology)、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英飞凌(Infineon)等外国制造商在中高端MCU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MCU玩家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进入现有的生态系统。高性能MCU需要高芯片设计能力和晶圆制造工艺,而特殊MCU需要大量的技术经验积累。中国MCU供应商在中高端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一位中国汽车电子公司高管评论道:“你不得不承认价格上涨和交货延误的事实;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好转。你只能等待。”

许多其他人正在寻找国内替代品,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是中国供应商面临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一名汽车电子工程师表示,他们在试运行中试图使用中国制造商的MCU,但因芯片故障而失败。

但新的市场机遇正在为更强大的中国MUC供应商创造新的机遇,尤其是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和电子汽车的转型过程中。千兆设备(兆易创新), 奇彭(芯旺微), AutoChips公司(杰发科技), 和YT Micro(云途半导体) 在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上,他们为智能驾驶舱推出了受欢迎的产品。

Siengine Technology首席执行官王凯告诉JW Insights, “如果芯片设计和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改善,国内替代品只能在短时间内生存。因为如果市场上没有库存短缺,价格恢复正常,下游制造商可能仍会使用国际主要制造商的芯片。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巩固我们在这方面的创新实力。”芯片研发与大型海外公司竞争。”

在大型跨国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明动微电子市场总监王伟表示, “本地公司应该脚踏实地地改进技术,而不是考虑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完成与那些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发产品的海外大公司的合作。正是他们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帮助这些国际供应商有效、快速地克服MCU开发中的困难。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国内供应商的劣势。”